[科技杂谈]科技心得杂谈
未读
一次“简单”的部署:为 Venera Sub Web UI 踩过的那些坑
作者给漫画阅读器 Venera 写了一个自动监控更新并用邮件提醒的 Web 应用,代码仅用四五小时完成,却在部署时连环踩坑:先用 /tmp 做内存加速被忽视;服务器 Glibc 过老且缺少 GTK3、WebKitGTK,于是改用 Ubuntu 24.04 的 Docker;接着发现 Flutter Linux 可执行即使 headless 也需 X11,被迫引入 Xvfb,镜像膨胀到 1.1 G;最后因 Venera 在 ~/.cache 与 ~/.config 间用 rename 移动配置文件,而 Docker 将两者挂到不同卷导致跨挂载点失败,只能把整 /root 目录挂到同一持久卷才解决。文章强调“写代码简单,部署运维才是隐形主战场”。
[科技杂谈]科技心得杂谈
未读
通过PID锁定PipeWire ID,以解决PipeWire元数据无法很好定位不同软件的问题
文章提出一种在 Linux 下通过“进程 PID→PipeWire sink-input ID→音量或播放控制”的稳定链路,绕开 PipeWire 元数据可能缺失或重复的问题。先用 pgrep 拿到目标应用的 PID,再用 pactl list sink-inputs 搜出含该 PID 的段落,正则提取 Sink Input # 后面的数字即 PipeWire ID。拿到 ID 后,音量调节直接 pactl set-sink-input-volume 完成;播放/暂停、上/下曲等功能则用 D-Bus MPRIS 接口发送 PlayPause、Next 等调用。文中给出完整 Python 例子(含异步封装和日志),可直接用于 yesplaymusic 等支持 MPRIS 与 PipeWire 的播放器。
[科技杂谈]科技心得杂谈
未读
NAS用户的qBittorrent最优方案
文章面向同时拥有一台 NAS 和一块独立机械硬盘的用户,解决 BT 下载既想做种又不伤 NAS 的难题。做法分三步:先在 qBittorrent 里把“默认保存路径”和“未完成 torrent 路径”都指向那块机械硬盘;再在下载完成后触发脚本 post_download.sh,把已完成的文件自动复制到 NAS 的某挂载目录(cp -rv 方式),实现 RAID 级保护;最后给 qBittorrent 设置做种时间上限(例如 22000 小时),达到后自动删除种子和机械硬盘上的原文件。整个流程全程自动化:文件下载在机械盘、备份在 NAS、做种完成后自动清理机械盘,既保障数据冗余,又减轻 NAS 负载。
我的 AdventureX2025 之旅:一次充满挑战、反思与成长的黑客松经历
作者记述参加Adventure X黑客松的全过程:5月22日偶然看到招募信息,连夜写审核文,一个月内交近百位同好并组队;7月抵杭州,首日官方公布赛道后团队折腾到第二天才确定做一个带心理学暗示的AI待办App,作者内心不认可却妥协。协作节奏混乱,队友时常失联,他用碎片时间独立开发出AI漫画检索工具却来不及提交。最后一天早上队友迟到缺席,现场部署也出故障,虽临时救场完成路演,最终未获奖。文章同时复盘技术栈分歧(Cookie vs Token)、对比高效团队,并与线上朋友面基交流;肯定了主办方线下体验,批评线上公关翻车。比赛让他意识到伙伴的重要性,也确认失利与遗憾,赛后回归高三备考主线,将这段旅程视为宝贵成长。
Wayland下的Sunshine+虚拟屏幕配置
文章是作者使用一加平板+Sunshine做Wayland桌面串流、把平板变为Linux副屏的记录。结构先交代缘起,再聚焦Wayland下虚拟显示器的做法。关键步骤三条:1. 选一条未占用的接口名(如HDMI-A-1),下载合适EDID→保存至/usr/lib/firmware/edid/xxx.bin;2. 在GRUB或systemd-boot启动参数追加drm.edid_firmware=HDMI-A-1:edid/xxx.bin video=HDMI-A-1:e,更新引导后重启即生成“假”显示器;3. 在桌面设置的显示器面板中确认虚拟屏,启动Sunshine填入对应屏幕ID即可串流;额外提示:KDE环境下可随时禁用该虚拟显示器以省资源。
[科技杂谈]科技心得杂谈
未读
Pve Lxc无特权容器开启Tun的通用方法
文章给出了一段对 Proxmox LXC 容器配置的快速修改:只需在目标容器的配置文件中(/etc/pve/lxc/[ID].conf)末尾追加四行指令:用 autodev 钩子加载 tun 模块、两次授权字符设备 10:200、以及通过 bind 方式挂载 /dev/net,保存后重启该 LXC 容器即可生效。
[回顾]回顾和反思
未读
我的2024-2025年度总结:于迷茫中探索,在转折后进入新的转折
作者用语音记录的这一年可分为五段:去年六月学考四门失利,宣告三位一体路断;五月到八月全力投入机器人竞赛,凭省一国一拿到荣誉却缺课致使化学长期吃力,第二场赛事因光线过曝饮恨;暑假抽空学Vue、逛浙工大、做招新海报,十月起出任社团社长并连上Python、Vue课程;随后用两个月把番剧塞进相机SD卡实现校内“看番自由”。十一月到次年一月,他想做AR眼镜交互,三千行代码后败于陀螺仪漂移,寒假练英语并关注DeepSeek,三月陷入低谷,排名从年级230滑至380。五月偶然看到昔日同伴在黑客松大放异彩,当晚压哨报名AdventurerX并分享经历,迅速结识同好并组队;同时把Linux环境迁至Arch、试通Vue+Ionic做安卓、将网名与工作室分别升级为“洛元(Luorix)”与“次元”。文章以“走出内耗、找到社群、高考将至”作结,未来重心在高考与AdventurerX的七月赛场。
[日常]记录日常
未读
用语音对话 + AI 总结生成博客:一种更自然高效的内容记录方式
作者分享了一套“语音+AI”记录生活博客的极简工作流:先用ChatGPT/Gemini等工具与自己进行30-50分钟自然对话→选择高准确度的语音转文字服务(Google Recorder、Whisper或国内讯飞等)完整保留原句→把转写稿连同“保留原观点、不增删、不润色过头”的明确指令发给AI(Gemini Pro效果最好),即可得到可直接发布的生活随笔。整体优势是写作更快、语感更自然。